一、立夏為什么掛蛋袋 由來和傳說 是哪里的風俗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七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它的由來和傳說,也有它獨特的民俗風俗,立夏自然也不例外。在立夏,有一個掛蛋袋的習俗最令人覺得好奇,那么立夏為什么要掛蛋袋,它的由來是什么,又是哪里的風俗呢?
傳說由來 哪里的風俗
立夏掛蛋袋的習俗主要是在南方,南通民間傳說,早先天上有個兇惡的瘟神,平時愛睡懶覺,直到每年的立夏節,才蘇醒過來,帶上一只瘟疫的口袋,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
于是,孩子的母親們哭哭啼啼,到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求她消災降福,保佑后代。女媧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說理。娘娘說:今后凡是我的嫡親孩兒,決不準你去傷害他們。瘟神知道女媧娘娘法力無邊,不敢跟她作對,說:不知娘娘有幾個嫡親孩童在下界?娘娘笑道:這樣吧,我立夏這天,命我的嫡親孩兒在衣襟前掛上一只蛋袋,你認誰記號,干萬不得胡來。
這年立夏那天,瘟神醒來,背起疫袋,又急沖沖來到下界,但是從早跑到晚,見到的孩子胸前都有個網兜,不敢動手,最后瘟神精疲力盡,氣呼呼地累死在路上。
瘟神死后,孩子們也就把掛在胸前的蛋吃掉了。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感謝女媧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戶戶都煮蛋給孩子們吃,立夏吃蛋的風俗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二、2022年立夏可以出門嗎?為什么立夏不宜出門?
2022年立夏可以出門嗎?
2022年立夏節氣的時間為:
農歷時間:2022年農歷四月初五;’陽歷時間:2022年5月5日
當天黃歷所宜:今日百事忌,大事勿用
今日是月忌日,今日紫白九星中的五黃土星入中宮,世俗應回避
月忌日的意思介紹:月忌日,民俗學術語。夏歷每月初五、十四、廿三日為月忌。
因為2022年立夏節氣當天是月忌日,所以不建議出遠門旅行,若只是單純的出門則是沒有講究,不過當天不建議出遠門。
為什么立夏不宜出門?
從我國傳統的風俗習俗上來看,并沒有立夏不宜出門的說法和講究。不過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風俗習俗不同,若是當地有立夏不宜出門的習俗,建議尊重當地習俗。
立夏節氣三候介紹
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意思分析:
首先可聽到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三、為什么立夏有吃茶葉蛋的習俗?
立夏-習俗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背有『t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至于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相傳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后,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這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拄”意支撐。蘇軾《試院煎茶》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愿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别嫦氖窍娜粘R姷母節q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立夏過后,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著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如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后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愿。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捌呒抑唷迸c“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并不見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绷⑾闹盏摹胺Q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體重減,謂“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門檻),謂這天坐地蠼欣聰奶旖毆撬嵬矗繾艘壞讕托朐僮狹賴蠛銑善呤嬌山怊?。緣劚纳w自翊巳瘴⒆喲┒洌┦幣槐吆搴⒆映圓枰兜埃焙⒆誘趴諞У笆奔匆徽虢荽R燦形已ǘ┒?、晕r焱飛?。钥澰徟茨觉们也常灾O募境跏嫉娜兆櫻匠峭餿ビ模牡娜兆泳褪橇⑾娜鍘 立夏風俗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于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钡牧曀祝ㄒ娚蠄D),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闭f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绷⑾倪@一天,古也稱春盡日,一般騷人墨客,惜春心事難免多情,春愁付諸詩詞,邀朋聚飲,留下很多傳世佳作
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于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绷⑾闹找杂箢^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在我國民間,立夏這天還要吃蛋,叫“補夏”。最好是咸鴨蛋,因為咸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此外,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江浙一帶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 民俗專家表示,立夏時節,我國民間種種饒有趣味的習俗,表現了人們祈求身體健康、驅邪消病的美好愿望,也給這個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